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阀士族的仕进之途。“先是,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公表天子,申明旧制,依旧策试。”(《宋书·武帝纪》)州郡所送的不经策试的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大约都是以门第关系进来的。刘裕“申明旧制,依旧策试”,一方面把决定权更多地集中在朝廷,一方面限制和打击了门阀和豪强的势力。
  义熙八年(412)十一月,刘裕在江陵消灭刘毅的反对势力后,即下书整顿荆州、江州户籍租役和不利于民的一些征敛,规定:“凡租税调役,悉宜以见户为正。州郡屯田、池塞,诸非军团所资利入守宰者,今一切除之。州郡县吏,皆依尚书定制,实户置台调,癸卯梓材,庚子皮毛,可悉停省,别量所出。巴陵均折度之,依旧兵运。原五岁刑以下,凡所质录贼家余口,亦悉原放。”(《宋书·武帝纪中》,下同)
  东晋以来,山湖川泽多为门阀和豪强霸占。一般老百姓使用,要向他们纳税。公元413 年,刘裕下令禁断这些人封固山泽。据《宋书·武帝纪》载:“先是,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专,小民薪采渔钓,皆责税直。至是,禁断之。”同年,刘裕规定实行土断法。他对桓温在兴宁二年(324)月庚戌颁布的土断法是很推崇的。他说:“大司马桓温,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他请求“准庚戌土断之科”。
  东晋以及后来的南朝,实行过多次土断,成效显著的是桓温和刘裕这两次。刘裕这次土断,只有“徐、兖、青三州居晋陵者,不在断例,诸流寓郡县,多被并省”。
  在整顿内政的同时,刘裕继续消灭地方割据政权并收复北方失地。
  益州自义熙元年(405),即为谯纵所割据。那年,桓振在荆州作乱,益州刺史毛璩派蜀兵东下讨桓振。蜀人不乐远征,群推谯纵为主,攻陷成都,杀毛璩。谯纵自称成都王。义熙八年十二月(为413 年初),刘裕以朱龄石为益州刺史,率众伐蜀。次年(413)五月,朱龄石至成都。谯纵逃出,自缢死。蜀平。
  公元416 年,后秦主姚兴死,子姚泓即位。姚氏兄弟子侄间展开一场争夺王位的斗争。刘裕乘此机会,于八月间自建康发兵,北征姚泓。晋兵分五路出征,龙骤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将步兵自淮、淝向许、洛;一路趋阳城;一路趋武关;一路将水军出石门自汴入河;一路自巨野入河。
  晋军所向皆捷。
  417 年七月,晋军自河入渭攻长安。大破长安守军。后秦主姚泓兵败出降。后秦亡。
  九月,刘裕到长安,杀了后秦投降的王公大臣,把姚泓送到建康,斩首示众。
  取得了关中,刘裕的声望是树立起来了,这为他的篡位奠定了基础。但保住关中却是不易的。夏和北魏都在那里窥伺着,等待机会夺取关中,而让刘裕先夺取关中,是在他们的意料之中。在刘裕取关中之前,夏主赫连勃勃就说:“刘裕伐秦,水陆兼进。且裕有高世之略,姚泓岂能自固。吾验以天时人事,必当克之。又其兄弟内叛,安可以距人?裕既克长安,利在速返,正可留子弟及诸将守关中。待裕发轸,吾取之若拾芥耳。”(《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崔浩对北魏主拓跋嗣的话,也持这种看法,他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虽留兵守之,人情未洽,趋尚不同,适足为寇敌之资耳。愿陛下按兵息民以观其变,秦地终为国家之有,可坐而守也。”(《资治通鉴》卷一一八安帝义熙十三年)
  刘裕有一得力大臣叫刘穆之。刘裕领兵北伐,刘穆之留守建康,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史称其“决断如流,事无雍滞”(《资治通鉴》卷一一七)。刘穆之病死。刘裕一怕朝中有变,二来他本无久留关中之心,于是便匆匆南返。他以十二岁的儿子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雍、东秦二州刺史,镇守长安。留下为争功而不和的王镇恶、沈田子等人辅佐义真。沈田子对刘裕说:“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刘裕说:“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欲为不害,正足自灭耳,勿复多言。”又私对田子说:“锺会不得遂其乱者,以有卫瓘故也。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
  刘裕东返后,夏主赫连勃勃即向长安进兵。沈田子忌恨王镇恶,诬镇恶谋反,把他杀害。义真的长史王脩,以擅杀之罪杀田子。义真年少,用度无节,王脩常加以裁俭。义真不高兴。有人乘机陷害王脩,说王镇恶本是谋反,沈田子把他杀了,王脩杀田子是自己在谋反。义真信以为真,又把王脩杀了。夏主赫连勃勃得知长安政局的混乱,即迅速攻占长安附近的咸阳。义真在长安呆不住了,纵兵掠夺,多载宝货妇女,撤离长安。勃勃派兵追杀。义真大败,藏匿草中,只身逃回建康。刚刚收复的关中,又失掉了。十二岁的义真,回建康后只是降职处分,作了建威将军、司州刺史。
  附:西晋世系表东晋世系表十六国简表刘裕回建康后,于公元420 年废晋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历史上以这一年为南北朝开始的年代。这时,北魏已不断强大,但北方尚存在西凉、北凉、北燕、西秦和大夏。一直到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才在全中国境内正式形成。
  十六国简表国名创建者建立年代民族亡于何国成——汉李特——李雄304 氐巴347 年亡于东晋西晋未年建立的两国汉——前赵刘渊——刘曜304 匈奴329 年亡于后赵国名创建者建立年代民族亡于何国后赵│ 石勒319 羯350 年亡于冉魏前燕慕容皝337 鲜卑370 年亡于前秦前凉张茂320 汉376 年亡于前秦东晋初年建立的四国前秦苻健351 氐394 年亡于西秦后秦姚苌384 羌417 年亡于东晋后燕慕容垂384 鲜卑409 年亡于北燕西秦乞伏国仁385 鲜卑431 年亡于夏后凉吕光385 氐403 年亡于后秦北凉沮渠蒙逊401 匈奴439 年亡于北魏南凉秃发乌孤397 鲜卑414 年亡于西秦南燕慕客德398 鲜卑410 年亡于东晋西凉李暠400 汉421 年亡于北凉夏赫连勃勃407 匈奴431 年亡于吐谷浑淝 水 战 后 建 立 的 十 国北燕冯跋409 汉436 年亡于北魏第三章南北朝的对峙第一节北魏建国的历程拓跋氏是鲜卑族部落联盟中的一个构成单位。拓跋氏建立魏国,是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的。
  据《魏书·序纪》记载,拓跋氏历史的序幕是从拓跋毛开始的。他为“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关于这时期拓跋氏的历史,我们知道的很少,所谓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大约都是一个氏族部落联盟中的氏族部落。
  拓跋毛后,五传到了拓跋推寅时候,正值东汉初年,拓跋氏开始从原来的居地向南移动。“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七传到了拓跋邻,以所在地荒遐,又谋南迁,因年老,传位于子拓跋诘汾,帅部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神兽之说,是拓跋氏早期的神话传说。
  拓跋力微和拓跋猗卢。拓跋氏的初步发展拓跋诘汾死,子拓跋力微立。在《魏书·序纪》里,力微被称为始祖,他在位五十八年,活了一百零四岁。在拓跋氏历史上,力微是有贡献的,因此他被称为始祖。
  拓跋力微居匈奴故地之前,拓跋氏的原始居地大约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大兴安岭北部一带。《魏书·礼志一》载:“魏先之居幽都也,凿石为祖宗之庙于乌落侯国西北。自后南迁,其地隔远。真君中,乌落侯国遣使朝献,云石室如故,民常祈请,有神验焉。其岁,遣中书侍郎李敞诣石室,告祭天地。”据《礼志》这条记载看,这石室所在之处,就是拓跋氏族最早活动的地区。1980 年7 月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十公里大兴安岭北部东麓,发现了这个石室。石室内还保存着北魏世祖拓跋焘太平真君四年(443)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告祭天地时的石刻祝文。石刻祝文与《魏书·礼志一》所记大体一致,仅个别字句稍有出入①。石室的发现,证实了今年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一带是拓跋氏族的最早居地,正是从这一地区南移居匈奴故地的。
  拓跋力微之前,拓跋氏还经历过一次纷乱。《魏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