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79-市隐庐医学杂着-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告两地之患病者。(辛亥初夏,鞠坪又识。) 


论湿温证用药之误
属性:人有积湿,或因脾虚不能运化,或因喜啖浓肥,恣饮茶酒之故。盖湿蕴则生热,无寒热 
者, 
谓之湿热病。先寒后热,有汗而热不解者,谓之湿温证。虽在伤寒门内,不得用伤寒方中治 
太阳经证之桂枝、麻黄汤,此尽人皆知者也。其脉必濡大而数,其舌苔必白腻转为黄腻,或 
见湿灰,口虽觉干,不能多饮;或含水而不欲下咽,此因湿盛于中,故不能饮,热胜于湿, 
故口觉干也。夫湿为病之本,热乃湿所化;然则治湿温者,必芳香以燥之,苦寒以泄之,淡 
渗以利之,为一定之理,毫无疑义者也。今之治湿温者反是,其方必用豆豉、生地,名曰黑 
膏汤。欲以豆豉表汗,生地泄热也。不知今之豆豉,不用桑叶制,而用麻黄制,是以热助热 
也。生地性粘腻,滞痰涎,是以湿助湿也。助之不已,则湿愈盛而热愈炽,时觉口渴,(热 
炽故也。)舌苔垢腻,其至灰黑,(湿盛故也。黑为水色。)神志昏迷,口多呓语。(皆热炽湿 
盛之见象。)医者不知其为药所误,见其昏迷呓语,以为必发疹子,而重用豆豉、豆卷(亦麻 
黄制。)等以汗之,不恤竭力以助其热;见其舌灰口渴,以为防其劫津,而重用沙参、石斛 
等以润之,不恤竭力以助其湿。至此而昏迷愈甚,舌色愈灰,痰涎上涌,命在顷刻,万无生 
理。医乃手足无措,无以名之,名之曰肺闭,而用紫雪丹、至宝丹、牛黄丸、濂珠粉、乌 
犀角,一服再服,使湿热之邪,尽引入心包,遂一厥而不复醒矣。岂知湿为阴邪,为浊邪; 
暑为阳邪,为清邪。清阳之邪,有气无质,可用紫雪等丹开泄而去;阴浊之邪,有气有质, 
不可用开泄,一开泄则邪陷心包,死不旋踵矣!呜呼!湿温一症,始误于豆豉,生地等之助 
热助湿,继误于豆卷、石斛等之助热助湿。终误于紫雪、至宝等之引邪入心,以置之必死之 
地,而岂知湿温本非死证耶。 
湿温非死证,而今之患湿温者,往往致死岂非服药之误乎。今夫病名曰湿,即不当以助 
湿之 
药以治湿病,虽甚庸愚,必知之也。病名曰温,即不当以助温之药以治温病,虽甚庸愚,必 
知之也。而病者乃不之知,医者亦不之知,医之有时名者,更不之知,岂不大可怪耶! 
且夫湿为阴邪,阴盛者阳必衰,未有阳衰而可以滋阴者也。阴愈滋则(湿愈)盛,以滋阴 
者治 
湿,是犹灌卤于地,而望其燥也。愚孰甚哉!然则如何而可治湿温乎?曰∶始未化火,则用朴 
、术、陈、夏等以香燥之;继而化火,则用连、芩、栀、翘等以苦泄;终而湿降,则用茯苓 
、通草、泽泻、车前子等以淡渗之,始终不当发汗。盖湿家自有汗,不可再发其汗也。始终 
不当滋阴,滋阴是以水济水,无益而有害也。无如邪说中人,深入骨髓,愚人无主,听命庸 
医,忠告之言,茫然不省。吾未如之何已! 
尝过一富翁之门,见其倾有药渣,中有金斛,不以为意。既而见有霍斛矣,既而见有鲜 
斛矣 
,最后见有铁皮风斛矣。余乃叹曰∶当此湿令,病多湿温,投此不已,病其殆哉。未几,翁 
果死。盖人参与石斛连投,惟恐其津之劫也。然而闻之者,不以为误,一若与其以燥湿生, 
无宁以滋阴死者。呜呼!滋阴之说,中于人心,虽死不悔。吾安得运万千广长舌,登生公说 
法坛,使顽石一齐点头哉? 


麻证喉痛以喉证治之必死说
属性:(麻证,俗名痧子,必兼喉痛。医家恫喝人曰∶烂喉痧者,此也。) 
治麻证之喉痛,与治郁火之喉痛大异。盖麻证风热,其邪袭肺,故必鼻塞涕清,咳嗽眼 
红, 
声哑喉痛,面红花杂,身或作痒。一见此症,须用升、柴、前、葛、羌、独等品,提毒祛风 
透发之,一剂喉痛止,二剂余邪尽矣。若早用寒凉之品,以彻去其皮毛之热,使麻不能乘汗 
外达,遂至温邪内踞,欲出不出,毒火上炎,喉咙腐烂。医者不知其为麻也,外吹珠黄以遏 
之,内服犀、羚、芩、连以制之,使邪无一毫之出路。始若稍安,终必不治,群相诧曰以喉 
证死。(有谓,近今喉证以古方治之不效,不如以热药从治者,杀人愈速,不可不知。)而不 
知麻证不早透发,以致毒邪攻喉而死。其实非喉证也,而以喉证之药治之,岂能有效乎?是 
以治喉痛者,必先辨其是否麻证;如果麻也,用夏禹铸天保采薇汤方加减治之,无不透发而 
愈者。即喉痛目赤,亦放胆投之,不庸疑虑,屡试屡验。《铁镜》所谓圣莫圣于天保采薇汤 
,神莫神于天保采薇汤也。大忌寒凉,如犀、羚、芩、连、柏、石、珠、黄之类。倘系喉证 
由于郁火,则升、柴、羌、独等升提温燥之品,均属切忌。轻者清肺养阴,一剂即痊;重则 
犀、羚、珠、黄,皆为要品。盖治病贵先辨证,犹之作文,贵先识题。不识何题而便作文, 
文 
必不取,所失者仅一己之名。不辨何证而便治病,病必不治,所误者乃众人之命。呜呼!医 
者奈何以人 之命,试我之药,屡误而终不悟也! 
炳按∶论痧痘(前辈陈飞霞有《痧痘金针篇》),论喉痧者,有(叶天士、李纯修、高锦 
庭、 
计寿乔、祖鸿范、王步山、屠尊彝。)陈耕道着有《烂喉疫痧草》,皆可为痧痘喉痧金针。 
执一夏禹铸天保采薇,以为手到病治,他书皆可不读,我恐误人也不浅。此病之门径未窥, 
难与之辨,不议。 
原注云∶光绪二十八年春夏间,以喉证死者,比户皆然,几成大疫。其实真喉证十不得 
一二,大半皆麻证也。余所见者,麻证为多用天保采薇汤加减治之,无不转危为安。然以此方告 
人,人反不敢用。有某医者,余尝举以语之。彼笑曰∶不必用此,以生军磨汁饮之,可内消 
耳。余知其不可与语也,遂置之不辨。既而,其家连死数人,皆以此症。问所用药,则惟珠 
、 
黄、犀、羚、芩、连、大青等味耳。想必生军汁亦用过不验矣。噫!师心自用,善言不入 
, 
为人犹不宜若是,而况行医。吾愿世之讲究卫生者,慎毋一觉喉痛,便延医治,而奉珠、黄 
、犀、羚贵重之乐,为无上之妙品,以自戕其性命也。(王鞠坪识。) 


附录天保采薇汤方
属性:羌活 前胡 制半夏 陈皮 柴胡 赤芍 茯苓 川芎 枳壳 制川朴 桔梗 苍术 
升麻 葛根 藿香 独活 甘草 
方内柴、前、升、葛,为必用之药。湿盛者,朴、夏、陈、术,亦不可少。骨节酸楚者 
,风 
淫于内也,羌、独为主;倘已化燥,舌上少津,则朴、夏、陈、术等燥品,宜从删减。不可 
执一不化也。(鞠坪又识。) 


急慢惊风辨
属性:急惊实热,慢惊虚寒;急惊骤发,慢惊渐成。急惊生于壮实之体,慢惊因于不足之躯。 
急惊 
之热,如火烧,必面赤口渴,喜冷冻饮料,声壮气粗,大便或闭结,或洞泄,小便短赤而热,甚 
至四肢厥冷,面色转青,热极似寒之象也。治宜泻火为急。(莫妙于夏禹铸之《幼科铁镜》 
。)慢惊之寒,是真阳告竭,譬如隆冬冰合,未易解疑,非用附、桂、姜、椒,断难挽救, 
况 
虚阳上浮,亦必发热,其热夜盛朝淡,温和而不烙手,面色桃红,或白或青,口鼻中无莽莽 
之热气,舌必滋润,苔必淡白,或微红,口不作渴,即饮亦不多,喜热不喜冷,是谓虚热, 
甚至有唇裂出血,寒极似火者,治宜引火归原,大剂扶正,庶乎有济。(莫妙于庄在田之《 
福幼编》。)若误认实热为虚热,而投以温补;误认虚热为实热,而投以寒凉,皆必死之道 
也。 
炳按∶此虽陈言,申说有理。 


产前以攻病为安胎说
属性:产前有病,以安胎为第一义,人尽知之。不知胎之所以不安者,病为之耳。病不去,则 
胎不 
安,虽日用安胎之药无效也。然则欲安胎者,必先审病之所由来而攻去之,病去胎安,其效 
甚捷。并非安胎之药,却是安胎之方;竟有碍胎之味,反收安胎之功者,此岂肤浅者所能识 
哉?即如浓朴、枳壳、半夏,皆为孕妇所忌。然湿满气逆者,舍此不为功。甚至大黄、芒硝 
、枳实、干姜、桂、附,更非孕妇所宜,然热闭寒滞者,非此不能治。昔黄帝问于岐伯曰∶ 
妇人重身,毒之如何?岐伯对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 
止。有故无殒者,言有病者无损乎胎也。亦无殒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