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芙蓉-2005年第3期-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听说你们的小样快出了? 
  周济答:对,我们首张小样专辑叫《麻花宝典》。收录了我们十一首歌。我们挺满意的。出了以后别忘了帮我们做做广告(诚征全国地下销售代理)。 
   
  问:现在几点了? 
  周济答:两点半了。 
   
  周济说,我们走吧,要不然庆庆他们要等我们了。小王和我站起来收拾东西。小王的双肩背着吉他看上去很酷。我们走在鸟语花香的植物园里,路上我们一人买了一串菠萝。小王说,你们来的时候,我正在手淫。周济说,草草,怪不得你丫半天才开门呢。我说,哈哈,我要是拍下来就好了。小王说,对对,你要是拍我手淫做个短片名叫《小王的手淫》肯定很有意思。 
  突然,我和周济都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我说,这个短片挺没劲的,手淫又不是没人拍过。小王说,我手淫就是不一样啊,拍出来绝对是世界顶级牛逼的片子。我说,手淫有什么牛逼的,没劲没劲。小王的声音大起来:我草,你丫拍的才没劲。说完,转身往回走。周济说,草,他生气了?我说,我不知道!怎么好端端的就生气了?我说,他不会是又回去手淫了吧? 
   
  我去追小王,他没有回住处,而是从一条小路拐到学校去了。我想他可能还是会排练的吧。他们排练的地方是在学校后山一个废弃的工厂厂房里。 
   
  文具店 
   
  老板正和他的儿子在吵架,他的儿子似乎是一个不孝顺的儿子,他们发生了剧烈的吵架,他的儿子突然大叫一声,然后倒在了地上。老板问我:你是不是老茂的儿子?我说是的。老板说,你看,我的儿子想霸占这家文具店,我的儿子想拿走我所有的钱。我说,我想买一根圆珠笔芯儿,我指着玻璃柜台里的一种圆珠笔芯说,这种。老板的儿子还没有起来,他光着上身,躺在地上,眼里流出泪水。他的身体相当粗壮,而这个老板的身体也是挺粗壮的,但是我发现老板好像已经受伤了,他捂住伤口,也许等我走后,老板就倒在地上,而他的儿子则会马上站起来。老板还有个女儿,也就是躺在地上的那个男人的妹妹,是个挺漂亮的姑娘,她这个时候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老板抓了一把笔芯放在柜台上,我拿了其中一根在纸上划着试了试,很流利,就把钱给老板。老板很快找我零钱。夜色已经暗下来了。 
   
  果皮包子 
   
  现在,我就向朋友们介绍一下果皮包子和它的制作工艺。 
  果皮包子和你所熟悉的包子大相径庭,外观上看,它是一种青色的半透明的东西,形状有点像小鸭梨(也许不太准确,但我实在难以准确地形容),从某种层面上形容,果皮包子简直不是一种食物,而是一件精美的碧玉制造的艺术品。由于呈半透明,你可以隐约看到里面的丁粒状的馅儿,但是如果你不了解的话,绝对无法知道那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有咬下一口之后,我们才能明白里面丰富的内容。至于它的味道,我会对你说三个字——人间极品(哦,这应该是四个字)。皮儿香润筋道而爽滑,馅儿鲜美浓郁而不腻,口感醇滋丰颖(请原谅我生造了一个成语),食之欲罢不能,回味绕梁三日而不绝。我敢打包票,只要你有机会吃到正宗的果皮包子,在你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你所吃的数量已经超过你自己的预想,甚至超过了你的肚子的容量,即使你是一位正在减肥的淑女小姐。不过请放心,果皮包子是纯自然的绿色食品,无任何副作用,低脂,营养非常丰富,而且很容易消化和吸收。值得一提的是,果皮包子并非山珍海味般昂贵,而是一般老百姓吃得起的日常性食物,在当地甚至并不比普通包子贵多少。只是其制作工艺颇为复杂和高难(尤其是制作上好的果皮包子)。 
  我认为有一点是完全不能原谅的,这样一种人间极品的特色美食,居然未被载入楚镇的地方志。由于我的大舅是地方志的编委之一,我有机会查阅了大多数楚镇志的案卷,尤其是食品部分,这些糟糕的地方志撰写官员似乎毫不重视食品部分,他们只是记载了“油蛋”“油盾”“息饼”等这些并无多少鲜明特色且口味又很一般的小吃(即使这些小吃也记载得很粗略和不负责任),却遗漏了我们伟大的果皮包子。我曾经就此慷慨激昂地质问大舅:你们为什么不记载果皮包子啊?我的老大舅连看也不看我一眼,一边继续低头看着他的经书,一边慢条斯理地说,这个你不要问我,我只负责宗教卷。这就是我的大舅,说得好听一点,他是一个职业宗教研究者,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个念经的,他整天就知道看那些《般若波罗密经》或《金刚经》什么的。我真想对他说:我们陈家果皮包子就是因为你才败落的! 
  几乎可以肯定:我是这个世界上惟一记载果皮包子制作工艺的人,可惜的是我自己并不会做果皮包子,我只能根据我有限的了解来写。下面开始吧。 
  原料:上好的木东番薯(木东番薯是一种糖分较大的高品质红薯,根据我的经验在楚镇之外我没有吃到这种红薯),上好山粉(山粉大概是一种红薯淀粉),新鲜萝卜(不能太大),豆腐干,排骨肉(一点点把排骨间的精肉剔出来),虾皮,虾仁,鱿鱼,鳗干等等(还有一些东西我实在不知道是什么)。 
  调料:很遗憾,这方面我几乎一无所知,我想应该主要还是盐味精酱油醋料酒香油茴香八角葱蒜之类,但是我知道料酒的量很重要。 
  制作进程:首先把木东番薯洗干净,削皮,放到蒸笼里蒸熟至烂,然后将蒸熟的番薯加适量山粉,用手(手一定要洗干净,特别是上完厕所后,要达到洁癖的要求)和成泥,这一步非常关键,和的时候番薯和山粉的比例很重要,直接影响果皮包子的成色和口味,由于两种东西都是固体(不能加水),因此调和难度就很高,全凭经验和感觉。和好的番薯泥,先放一边。下面开始弄果皮包子的馅儿,将新鲜萝卜,豆腐干,排骨肉,虾皮,虾仁,鱿鱼,鳗干等等切成丁,先加水把这些东西和部分调料一起煮一煮,煮到半熟的时候,捞出来,在锅里放入少量植物油,先放排骨肉,再放其他主料,开始翻炒,加入另一些调料,炒熟为止(这个时候其香味已经难以抵挡了)。接下来,我们把刚才和好的番薯泥,用手捏成一个小圆筒形,用小勺子把做好的馅儿舀入其中,然后把口子包起来封上,并捏出一个蒂头来(这是果皮包子的重要标志)。等全部的果皮包子都包好后,分批放入蒸笼,蒸熟,出笼。至此,果皮包子制作完成。 
  待蒸汽缓缓散开后,我们看到一个个果皮包子待在那里仿佛刚刚出浴的美少女的……(此处删去四十六字),事实上果皮包子的手感真的很特别,要不是其香味的诱惑,放在手里简直舍不得吃。当然,一旦吃了一个,那么上帝也无法阻止你吃第二个第三个…… 
   
  在楚镇,有两家的果皮包子是最有名的,一个是陈家,一个是袁家。两家都有近百年的传统,两家的果皮包子各有风格,陈家果皮包子以馅儿见长,在馅儿的烹饪上有独门配方,秘而不宣。而袁家则以皮儿为优,其调和皮儿的手艺炉火纯青,另外他们所用的木东番薯则必须是他们自家种植的。陈家果皮包子目前的代表人物是陈彩香,我的母亲。实际上,我母亲并没有得到陈家果皮包子的真传,根据传男不传女的家族规定,我外公将果皮包子的手艺传给了我的大舅和二舅,我二舅十几年前脑溢血死了,而我的大舅自青年起就迷恋宗教,对祖传的果皮包子毫无兴趣,竟将果皮包子馅儿的独家配方遗失,正宗的陈家果皮包子从此失传。幸好我的母亲从小心灵手巧,从我外公那偷学了部分手艺,并且根据口味的回忆摸索陈家果皮包子馅儿的配方,但是作为一个贤妻良母她也无心去振兴陈家果皮包子,于是除了母亲,父亲和我可以算是仅存的能吃到陈家果皮包子的两个人,真不知道是应该感到庆幸还是悲哀(显然父亲看上去好像是庆幸)。 
  关于袁家果皮包子,我所知道的并不多,因为他们家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任何时候不和家族以外的人谈论果皮包子。他们家的人个个沉默寡言,带着一种家族性忧郁。袁家果皮包子现在的代表人物叫袁山,这个人简直可以称得上“果皮包子家”,他一生都在研究和修炼袁家果皮包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