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70-陈友芝医桉-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一部分患者被迫中止化疗,甚至丧失生命。弥补化疗伤正之不足,发挥中医药扶正之长,能有效防治和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帮助疗程顺利进行,疗效得以巩固和提高。据笔者30余年数万病例的摸索,将化疗药物常见毒副作用及防治方、药归纳如下。

1、消化道反应

化疗药物引起的消化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低、腹胀、腹泻、便秘,也有部分病人引起粘膜炎或溃疡,大多数化疗药物都有明显的致吐性,尤其是DDPDTIC、ACD、烷化剂及蒽环类抗生素。发生原因主要由激活胃肠道中5HT3受体所致,也有些化疗药物可直接损害肠粘膜,干扰其功能引起腹泻,常见有抗代谢药、如5一Fu、5一DFUR、MTX、ACD、HU及亚硝脲类药,其中以氟脲嘧啶类引起腹泻最常见。中医治疗常以健脾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为主,药用四君子汤加减,止呕降逆加姜半夏、代赭石、旋复花、沉香、公丁香、柿蒂等,腹胀加乌药、枳壳、大腹皮,腹痛加制元胡、杭白芍、广木香,腹泻加炒鸡金、山药、肉豆蔻、炒诃子肉,食欲减低加焦三仙、川石斛,苔腻湿困加川朴、藿佩兰。大剂量化疗药物会灼伤津液,虚火上炎,发生口腔溃疡,症见口腔糜烂、口干咽燥、吞咽不畅、舌红苔少脉数。轻者阴虚宜滋阴清火,重者热盛宜清热解毒。常用沙参麦冬汤、增液汤、黄连解毒汤加减,再投入马勃、淡芩、知母、青黛,口腔溃烂处可用冰硼散、珍珠粉、锡类散吹敷。

2、骨髓造血抑制

大多数抗癌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持续不同时间的骨髓抑制,表现为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特别是粒细胞减少,继而血小板减少,长期用药可致血红蛋白下降,严重时骨髓再生不良,可发生粒细胞缺乏症和血小板严重低下,容易并发感染和出血倾向,常见药物有亚硝脲类(BCNU、CCNU、Me一CCNU)MMC、CAB、Mx和鬼臼毒素类(VP一16、VM26)等。因骨髓抑制而被迫中止或推迟化疗是影响疗效的常见原因。治疗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疗效最佳,药用四物汤加减。脾虚用冬术、茯苓、炒扁豆、红枣。肾亏用萸肉、蛤蚧、女贞子、旱莲草、巴戟天,严重气血两虚、全血低下用别直参、紫河车、阿胶,气不摄血者用炙黄芪、山药、仙鹤草、新开河参,血热妄行者用丹皮炭、紫草、大黄炭,其中鼻衄用白茅根、黑山支、制大黄,咳血用白芨、侧柏炭,呕血用地榆炭、三七粉、白芨粉,便血用黄柏炭、槐米炭,尿血用蒲黄炭、大小蓟、车前草,血虚失眠时应用炒枣仁、桂圆肉、五味子。

3、心脏损害

心脏主要致毒药物有:蒽环类抗癌药(ADM、DNA),三尖杉脂,碱类(HRT、HHR),喜树碱类及DDP等。大剂量CTX和5一Fu亦可引起心肌损害,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心电图变化,如T波平坦、S…T段压低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心衰心肌受损症状,大多在化疗中后期出现,症见心悸怔忡、倦怠乏力、胸闷气喘,重者心痛彻背、不得平卧、肢肿、舌色紫暗、脉涩或结代,症属心阳不振之候。治宜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宁心安神,可用炙甘草汤、生脉饮、四逆汤加人参汤加减,尚可加入丹参、三七、桂枝活血通络。

4、肝毒性

许多抗癌药物经过肝脏代谢和解毒,同时对肝脏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常见的致毒药物有抗代谢类(MTX、6一MP、5一Fu)、烷化剂(CTX、HN2)、铂类(尤其是DDP)、蒽环类(ADM、DRN及DTIC等。引起肝损伤有三种形式:①肝细胞性功能降弱和化学性肝炎;②静脉闭塞性肝痛;③慢性纤维化。临床上可表现为肝区胀痛、纳呆痞满、心烦呕噁、肢体乏力、尿黄、转氨酶升高、肝脏肿大,严重的皮肤巩膜黄染、高热、腹水、肝昏迷、舌红苔腻脉弦滑。治则以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健脾理气、活血化瘀为常用治法。药用茵陈、柴胡、枳壳、郁金、虎杖、平地木、丹参、垂盆草、炙必甲、蟅虫、茯苓、炒冬术、仙鹤草,高热用知母、青黛、牛黄,湿重用佩兰、苍术、川朴,有黄疸用金钱草、茵陈、青蒿、山支,肝昏迷用羚羊角、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清心开窍。

5、肺毒性

文献报告有近20种化疗药物可引起肺损害,常见致毒药物有BLM、PVRM、BuS、BCNu、CTX、MTX、MMC及马利兰。发生与累积剂量相关,原有肺疾及年迈者更易发生肺毒性而致肺纤维化及间质性肺炎。临床表现为疲劳不适、干咳少痰、呼吸困难,重则哮喘,可伴有发热、胸痛及咯血,乃热灼伤肺所致。舌红苔少脉滑数。治拟清热养阴、佐投活血化瘀之品。药用沙参、知母、地骨皮、天麦冬、贝母、桑白皮、杏仁、桔梗、炙亭力子、瓜蒌皮、赤芍、桃仁、炙必甲、海藻。

6、肾脏毒性

许多抗肿瘤药物及其代谢物经肾脏排出体外,所以肾脏容易受到损害。常见致毒药物为DDP、MMC、DRN、大剂量MTX、MTH等,以DDP肾毒性最为突出,可引起药物性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间质水肿及肾小管扩张等,表现为蛋白尿,尿常规出现红、白细胞,颗粒管型和潜血阳性,严重者可发生无尿或急性肾功能衰竭。亦有部分病人出现出血性膀胱炎,常由CTX、IFO及喜树碱引起,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及血尿等,应停止化疗并多

饮开水。治宜清利解毒。药用知母、黄柏、土茯苓、猪苓、车前子、萆薢、木通、白茅根、大小蓟、生芪、川连。

7、神经系统反应

化疗药物引起神经系统反应表现在末梢神经炎和脑功能障碍。引起末梢神经炎的主要致毒药物有:长春碱类(VLB、VCR、VDS、NVB )、秋水仙碱及DDP等,主要表现在四肢或躯干感觉障碍,麻木无力,可至对称性手套状或袜状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有时还可发生麻痹性肠梗阻。引起脑功能障碍。常见致毒药物有L-ASP、氟脲嘧啶类、MTX、PCB及鬼臼毒素类,可表现为嗜睡或谵妄、意识障碍、智力减退、定向异常及人格改变等,以L…ASP更为常见。治疗宜补肾养心、开窍通络。药用牛夕、五味子、萸肉、女贞子、杞子、全蝎、地龙、桑枝、乌梢蛇、炒川芎、石菖蒲、炒僵蚕、泽兰、炙远志、炒枣仁、桂枝,重症可加用羚羊角片、牛黄、川连等。

8、小结

化疗患者绝大多数本虚标实,故治之大法宜扶正培本,但因药物品种、给药途径、剂量大小及各人耐药性差异,毒副反应及并发症错综复杂,因此,治疗时要因人、因药、因时、因发病部位、因证候不同采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常用治疗法则以扶正培本、清热 解毒、理气活血、健脾利湿、养阴生津、滋补肝肾、对症治疗为主,诸法又常配合使用。

化疗其间采用中医药能有效防治或减轻毒副作用,已被公认,但疗程结束时其毒副作用远未消失,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长期生存人数的增多,对化疗药物远期毒性反应如女性化或男 性化,骨质疏松,对生育的影响,致畸胎作用和致癌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化疗后继续采用中医药防治毒副反应和巩固化疗疗效,是应该选择的接力性治疗。

5、癌症发热的辨证论治

癌症发热是常见症状,特别是某些晚期癌肿,目前认为其原因有肿瘤本身引起发热,疾病过程或由于治疗而继发感染发热、药物热。癌性发热表现有间歇性、驰张性、有低热,亦可高热至40℃,病程常缠绵不清,用退热药及抗生素大多无效。笔者经三十年临床验证,审证求因,分清虚实,标本兼治能获良效,兹分述如下:

一:热毒内蕴发热

1.1临床表现

高热驰张,常39摄氏度以上,汗出不解,周身酸楚、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呼吸气粗,烦燥失眠,癌块巨大,痛有定处拒按,便秘,尿红赤,血检白血球及中性增高,舌红,苔黄,脉洪数。多为晚期转移性癌症继发感染引起发热,例如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晚期胆、胰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肿瘤骨转移者,因癌块压迫或阻塞重要器官腔道引起引流不畅并发感染。

1.2

①上焦肺热:蛇舌草30克,鱼腥草30克,龙葵30克,山豆根10克,白薇10克,青黛15克,黄芩10克,知母15克,石膏30克,银花12克,生草10克,大豆卷10克,白英30克。

②肝胆炽热:龙胆草12克,金钱草30克,半边莲30克,柴胡12克,茵陈30克,牛黄0。3克(吞),牛角片50克,羚羊角2克,犀黄丸6克(吞),七叶一支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