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瑞典文学史上第一部带有自然主义色彩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19 世纪
70 年代,在首都的一条街上座落着一家“红房子”咖啡馆。许多年轻人常在
此聚会,热烈争论着文艺、哲学、社会和人生的种种问题。他们都抱着纯洁
的理想,献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作家对这群初出茅庐的文艺家来个速写,
展示一幕幕令人沉痛的悲剧:所有这些天才都依附于资本,他们毫无前途。
其中第一种人,如画家舍伦、伦代尔,专替社会名流画肖像画而红极一时;
第二种人是小说主人公、诗人法尔克,因揭露政府腐败被解雇。当诗人,出
版商只要他完成无聊的写作琐事;当记者,所有报纸只愿刊登他们所需要的
丑闻。他极度失望,以致发疯。后来他成为一名循规蹈矩的教师,和一女教
师结婚。空闲时,以收集古钱打发时光;第三种人最为不屈不挠,如雕塑家
蒙塔尼斯因失业,后来只得当石匠糊口,最后绝望而自戕;第四种人如雷赫
耶姆,以跑龙套而自足,后发生精神危机,企图自杀。可最终仍投入资产者
家庭的怀抱。总之,“红房子”的“天才们”,没有一个人还保持着过去的
理想与诚实。唯一未变的是博格医生,因为他对社会就从来没有抱过任何希
望。这真是绝妙的讽刺!小说心理剖析深刻,手法新颖,语言辛辣有力。

(吴根成)


拉格洛芙(1859~1940)瑞典著名女作家,生于韦姆兰省莫尔巴卡村的
一个军官家庭。她从3 岁起因髋关节变形而终生行走不便,在养病期间博览
群书。1885 年,毕业于斯特哥尔摩女子师范大学,当了十年中学教师。1890
年,《伊顿》杂志举办短篇小说征文。她从尚未完成的小说《古斯泰·贝林
的故事》中选出五章去应征,获得奖金。这部反映乡村食客生活的长篇小说
于1891 年分两卷出版,给她带来世界声誉。后去意大利和巴勒斯坦旅行。回
国后创作了长篇小说《假基督的奇迹》、《耶路撤冷》以及三部曲《吕温斯
葛尔德的戒指》,还有中篇小说集《地精与人》等。她最胎炙人口的作品是
长篇童话小说《尼尔斯历险记》,它是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使
她赢得在北欧与安徒生齐名的声誉。1909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14 年,当选
为瑞典文学院第一名女院士。她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瑞典民间故事和英雄传
说。情节既曲折动人,又有现实生活的反映,把神与人、想象与真实巧妙地
融合在一起,充满着仁慈和母爱,语言流畅,格调优美,富有诗意:

(吴根成)


《尼尔斯历险记》一译《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长篇童话小说。瑞典女
作家拉格洛芙创作的具有民族志性质的童话故事。作于1906~1907 年。主人
公尼尔斯是威明海格村一个不爱学习的玩童。他四门功课不及格,父母不带
他去赶集,罚他在家复习功课。可是,一会儿,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发现
箱子上站着个头戴尖顶帽、身披长外套的小人儿(即地精)。他捉弄地精,
受到惩罚,自己也变成小人。这时一群野鹅掠过天空,尼尔斯骑上自家的白
色公鹅马丁尾随野鹅群向拉伯兰飞去。这样,他就开始了在瑞典奇异的旅行。
从三月到十月,他跟随野鹅群几乎游遍了全国。了解到各种人和动物的种种
习性,听到许多民间神话和传说。他用魔笛消灭灰田鼠,拯救了古堡;跟狡
猾的红尾巴狐狸作斗争,设计用铁链把它锁起来等等。他成了鸟兽们争相传
颂的英雄。尼尔斯经历了许多艰险,最后又恢复了人形,回到家中,父母非
常高兴。从此,这个14 岁的男孩用功读书,成为一个性格温顺、忠诚善良的
好孩子。《尼尔斯历险记》情节动人,在叙述中既巧妙又全面地介绍了瑞典
的历史和自然风光,富有艺术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女作家善于运
用民间传说,给小说增添了不少诗意,使它成了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一颗
光彩夺目的明珠,赢得与安徒生齐名的声誉。这部童话被译成多种文字,受
到全世界少年读者的喜爱。它还被改编、摄制成动画片和电视系列片,更扩
大了其影响。

(吴根成)


芬兰

兰罗特(1802~1884)芬兰杰出的民间文学家,生于乡村裁缝家庭。1822
年,入图尔库学院学习文学。1828 年,转入赫尔辛基大学攻读医学。1832
年,获医学硕士学位后在卡亚尼行医。1853 年,担任赫尔辛基大学芬兰语言
文学教授。1854~1863 年,任芬兰文学协会主席。兰罗特在大学学习期间,
就对芬兰语言和民间歌谣发生浓厚兴趣。编印了四部民歌集。1833 年后,他
继续搜集民间歌谣,收集了几千首歌曲和古诗词。经过十余年努力,在“芬
兰文学社”的支持下,将民间传说、神话和歌谣汇编成芬兰民族史诗《卡勒
瓦拉》(一译《英雄国》),1835 年初版时,收35 首古诗,约12000 余行;
1849 年再版时,增至50 首,共23000 余行。这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
内容丰富多彩。他也因编著这部民族史诗,被誉为“《芬兰的荷马”。

(吴根成)


《卡勒瓦拉》一译《英雄国》,民族史诗。芬兰杰出的民间文学家兰罗
特根据北欧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包括歌谣和神话故事)润色、汇编而成的
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意为卡勒瓦人居住的地方,即现在的芬兰。《卡
勒瓦拉》从远古时代开始叙述,至圣女玛丽亚塔生下卡累利阿王为止,描绘
了中世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多彩。它颂扬了芬兰老祖先的英雄
业绩。如能歌善舞、会念咒语的睿智的老人华奈摩伊宁和其他英雄一道,从
北方女霸王——凶恶的老妇人手中夺回三宝(能制造谷物、盐和金币)神磨
的壮举;乐观、漂亮、幸运的健壮勇土勒明卡伊宁向芦希的女儿求婚,立下
了许多功劳,死而复生的奇迹。此外,还谈到创造世界和发现钢铁的故事。
从中,可以看到多神教与基督教的奇妙结合。同时,史诗中还有许多关于芬
兰人日常生活的现实主义描写,详细记述了芬兰农民的衣着、风土人情、生
活习俗和家庭关系等等,具有文献价值。《卡勒瓦拉》既是神话和传说的汇
编,又是浑然一体的完整故事,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说唱文学的特点,富
于抒情意味。芬兰后世的文艺家,把它看作是民族文学的瑰宝,在世界各民
族的史诗中占有重要地位。

(吴根成)


波兰

密茨凯维奇(1798~1855)波兰伟大的爱国诗人、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
战士。他生于立陶宛诺伏格罗德克城的查阿西村一个小贵族家庭,在沙俄的
统治下度过童年。1815 年,入维尔诺大学学习哲学和语文,参加学生的秘密
团体,从事爱国活动。毕业后,在科夫诺中学任教。1820 年,写了著名抒情
诗《青春颂》,被称为波兰青年的《马赛曲》,在1830 年的华沙起义中成为
众口传唱的战歌。1822 年,诗集《歌谣与传奇》第一卷出版,标志着波兰浪
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次年,第二卷出版。其中收集了长诗《格拉席娜》和诗
剧《先人祭》的第二、四部。1823 年10 月,因参加爱国活动被捕入狱。次
年被流放到俄国。从此,开始在异国他乡辗转流亡31 年,1855 年在君士坦
丁堡被霍乱夺去了生命。1826 年《十四行诗集》出版。其中18 首《克里米
亚十四行诗》,在对大自然的歌咏中寄托了对祖国的思念,将东方色彩第一
次引入波兰文学。1828 年,出版表现立陶宛人民英勇斗争的长诗《康拉德·华
伦洛德》,被迫离开俄国。后辗转德、法、瑞士、土耳其等国,继续从事革
命活动。1832 年,在德累斯顿写《先人祭》第三部。1834 年完成其代表作《塔
杜施先生》。他毕生的理想是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斗争。鲁迅说他是“在异
族压迫之下的时代的诗人,所鼓吹的是复仇,所希求的是解放。”高尔基赞
颂他的作品具有最高力量和完整精美,体现了波兰的民族灵魂,把波兰的民
族诗歌推向高峰,并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吴根成)


《青春颂》打情短诗。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奇早期的代表作品。作于
182O 年。它不仅是革命青春的颂歌,也是一篇争取光明的战斗檄文!诗人怀
着年轻人一颗火热的心,热情地赞美青春,讴歌理想。为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