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菲律宾浴血-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月4日,第11空降师前进的步伐在距尼科尔斯机场仅5公里的伊穆斯然而止。一队依托原西班牙兵营旧工事顽抗的日军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这不是艾克尔伯格常打交道的日本陆军,而是日本海军陆战队。第11空降师被他们死死地缠住,由于缺少大口径火炮等重武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仍不能攻入机场,更无法向马尼拉挪动半步。直到2月12日,对艾克尔伯格完全失望的麦克阿瑟派克鲁格接替指挥权,第11空降师才在重炮的支援下消灭了纠缠多日的日本海军陆战队。   

  马尼拉是公元1570年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发展起来的城市。它的历史长期与战争相伴。1646年荷兰人通过战争取代西班牙人成为它的统治者,1762年英国人攻占过马尼拉,几十年后它又落入美国人的手中。麦克阿瑟离开菲律宾之前,曾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山下奉文在前往碧遥之前,再次宣布从这里撤防。   

  但是,美军却在马尼拉碰到了最扎手的敌人——海军陆战队。   

  日本的陆、海军是天皇的左右手,两军种自成系统。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两军种部队都是分别通过海军军令部和陆军参谋本部实行垂直领导和指挥的。所以,陆军第14方面军司令山下奉文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后只能带走陆军系统的人员,海军系统根本不买他的账。       

第61节:菲律宾浴血(61)       

  驻马尼拉的日本海军最高指挥官是第31海军特别根据地部队的岩渊三次海军少将。与所有海军官兵一样,这位失去战舰的海军将领既没有受过正规的山地丛林战训练,也不打算到深山密林里去苦熬,而要这在这里进行最后的顽抗,尽可能长时间地阻止美国人入城,哪怕把这座“东方的珍珠橄榄”在战火完全中毁掉也在所不惜。   

  他手里的部队主要是两个大队的海军陆战队员,还有一些舰艇沉没的海军水兵,驻马尼拉的陆军部队4000余人也主动归到他的麾下,在美国人逼近马尼拉时,全城的日本守军大约有2万人。   

  为了与美军决一死战,岩渊下令毁掉马尼拉城的建筑,派工兵和炮兵把雄伟的圣奥古斯塔教堂、马尼拉大教堂、邮电大楼、繁华的圣克鲁兹商店街、穷困的托恩多贫民区、邮电大楼等,统统夷为平地,把巴石河上的所有桥梁,包括中国式的木桥、西班牙式的石桥、美国式的水泥桥和钢桥,全部炸毁。他把部队部署在城内各处的永备工事和地下室里,在每一个主要路口都设置了障碍,街道上埋满了地雷,数以千计的建筑物里安设了饵雷,船上的大炮也被拖到岸上的工事里。一场残酷的血腥大战已经不可避免了。   

  麦克阿瑟一度以为艾克尔伯格能出奇制胜,迅速夺取马尼拉,现在他彻底失望了。克鲁格的第6集团军重新进入他的视线。第6集团军这次派出了战斗力最强的两个师:第1骑兵师和第37师。8000多辆卡车和吉普车分别从林加延湾和克拉克机场附近出发,沿着5号公路和3号公路向马尼拉开进,行军速度远比仅靠双条腿的第11空降师快多了。麦克阿瑟还专门找到第1骑兵师师长马奇,告诉他:“开进马尼拉。我不管你怎么开进去,只要开进去就行,而且要快。要避免人员伤亡。你可以绕过日本鬼子,超越日本鬼子,但一定要开进马尼拉,救出圣托马斯集中营的战俘,占领马拉卡南宫和议会大厦。”   

  精明强悍的马奇组织了一支800人的“飞虎队”。他们乘坐吉普车、卡车和轻型坦克不分白天黑夜地朝马尼拉进军,速度之快令敌人来不及引爆事先埋好炸药的桥梁,在短短的6个小时之内前进了120公里,于2月4日黄昏前冲进了马尼拉市区。第37师也沿着3号公路紧赶慢赶,于第二天凌晨进入马尼拉。   

  2月6日,麦克阿瑟听到第1骑兵师和第37师大举进入马尼拉的消息时兴奋异常,他从距前线几十公里的司令部发出胜利公报,宣称美军正在迅速清扫马尼拉的敌人!   

  麦克阿瑟总是喜欢在公众面前抢风头,这个过早发表的胜利公报也是他作秀心理的产物。即使那些对麦克阿瑟一惯夸大其辞的毛病心知肚明的人,也不能不承认这次表演确实有些过分,麦克阿瑟的胜利公报与接下来美军在市区的残酷战斗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最初,美军轻型坦克冲入马尼拉城时并没有遇到多少抵抗,成群的菲律宾人涌上街头,流着热泪,诉说着日军的暴行:几天前,凶残的日军围捕了几万名市民,不分青红皂白将他们全部屠杀。   

  但是,当美军冲到巴石河岸时,数不清的日军就像幽灵似的从地缝里钻了出来,从残存的建筑物内,从瓦砾堆后面向美国人开火。依托12米厚、8米高的马尼拉老城城墙和哥特式塔楼顽抗的日军也给美国人带来不小的杀伤。   

  肯尼怒不可遏,要求派轰炸机朝那些地方丢汽油燃烧弹,用强烈的气浪和熊熊烈焰熏死、烧死那些躲在坚固城墙和塔楼里的日本人。麦克阿瑟不同意。他觉得轰炸机轰炸太不精确,特别是凝固汽油弹会把市内几百年的古建筑付之一炬。不过他同意使用重炮。于是美军运用155毫米、105毫米口径榴炮营以及配属给陆军团队的75毫米炮,对马尼拉市内各个顽抗到底的日军据点进行毁灭性炮击。   

  155毫米榴弹炮是当时美国陆军最具威力的火炮,在欧洲战场已经威名远扬,为诺曼底登陆战、安特卫普进攻战屡立战功。它进行直瞄射击时,一发炮弹就可以把一栋混凝土大楼齐根切断。155毫米火炮的参战,加速了日军灭亡的进程,同时也使马尼拉的巷战变得更加残酷。马尼拉的大部市区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绝大多数公共建筑被彻底摧毁。一位乘坐飞机从几千米高空观察战场的美国将军后来描述说:“火焰有1000英尺高,而它喷冒出来的大片大片的黑色浓烟则高达2000英尺。”       

第62节:菲律宾浴血(62)       

  2月12日,日军残部收缩到南滨海区码头一带,隐蔽在医院、政府大厦、陆海军俱乐部、拉萨尔大学、马尼拉饭店及圣地亚哥堡要塞之中,企图依靠事先储备好的大量武器、弹药、食物和水,进行最后的顽抗。   

  21日,美军夺取马尼拉饭店的战斗打响了。这个饭店是麦克阿瑟几年前在菲律宾的住处,由于当时走的匆忙,他的许多东西,例如茶具、烛灯架、银器和图书,都没来得及带走,麦克阿瑟也急于回去看看,家里到底怎么样了?可是当他第二天在冲锋枪手的簇拥下来到饭店时,发现饭店的西墙已完全坍塌,他居住过的顶楼住宅除了灰烬外,一切都荡然无存。   

  26日,眼看突围无望,日军指挥官岩渊三次海军少将自杀。   

  27日,马尼拉的3周激烈战斗宣告结束。1。7万名日军被击毙,美军伤亡6575人,其中死亡1010人。但损失最大的还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死亡人数多达10万人,整座城市只有4栋公共建筑侥幸保存下来,不过已被浓烟熏得发黑了。   

  在马尼拉的枪炮声尚未停息下来的时候,麦克阿瑟已经把注意力转向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巴丹半岛上修筑有坚固的防御阵地,美军估计那里大约有6000~8000人防守。科雷希多岛控制着马尼拉海湾,不夺取它就无法使用马尼拉湾锚地及甲米地和马尼拉的港口。况且,这两个地方也是几年前美军在菲律宾最后坚守的阵地,直到美国国旗插上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上之前,吕宋岛的战斗就远远谈不上结束,麦克阿瑟心中的死结就永远打不开。   

  1月29日,收复巴丹半岛的战斗打响了。艾克尔伯格麾下的第38师配属第34团战斗群在吕宋岛西海岸登陆。这支部队从巴丹半岛的根部切断了它与吕宋本岛的联系,另一个团级战斗群,则在巴丹半岛西南海岸登陆,合击位于半岛中心的日军。   

  后来的事实证明,美军的情报官对巴丹半岛守敌的实力估计过高了,那里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斗。   

  相反,美军指挥官们以为科雷希多岛上只有900多人,因此尝试用空降部队和两栖部队联合作战,一举占领这个战略要点。等到战斗打起来以后,才发觉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自从1942年日军夺取科雷希多以来,这个封锁着马尼拉湾入口的要塞长时间没有启用。1944年9月,随着菲律宾防务形势的日益紧张,日本海军匆忙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