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车-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辆与普通坦克作战效能相似的坦克,这时,飞行员又成了驾驶员。
    这一设想在今天看来,或许不难做到,但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实在无法
实现。不过,克里斯蒂没有气馁,他很快就改变思维,于1936年设计出稍微简单一
些的一种飞行坦克——“克里斯蒂”飞行坦克,“克里斯蒂”飞行坦克重4 吨,两
侧各有3 个负重轮,平顶车体稍微向前倾斜,模拟的加农炮装在坦克车头。英国准
备将这种飞行坦克装在轰炸机腹下,并在飞机接近地面时把坦克释放到地面上。
    1937年,英国又研制成功了“载垂西”飞行坦克,同年底制成样车。至1942年,
共生产出171 辆,装备于英国空降兵部队,其目的由空中突袭而支援伞兵。“载垂
西”飞行坦克装甲薄、重量轻、机动速度快,在道路上行驶时使用车轮,越野时则
将履带装上。该坦克可载于特制滑翔运输机内实施空运。诺曼底登陆战期间,英军
用运输滑翔机运载了一个中队的“载垂西”飞行坦克,跨越英吉利海峡向欧陆进军。
1945年,英军又使用此坦克强渡莱茵河,向德国本土推进。在参加对法属马达加斯
加登陆战役后,英国还向苏联赠送了20辆“载垂西”飞行坦克。
    前苏联从1932年起开始飞行坦克的设想,但是,由于时处战时,没有时间和精
力研制,于是,专门研制了一架滑翔机,该飞机下装有运载坦克的吊架,供运载重
3 .5 吨的T —37A 轻型坦克。当飞机抵达目标上空时,由一个直径30米的圆顶形
大型降落伞挂住坦克实施空降,以使坦克快速机动,达到战役战术的突然性。尽管
苏联人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但效果却不理想。
    1941年,苏联人终于研制成功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飞行坦克——安东诺夫双翼
加尾翼式滑翔机坦克A —40。这是一种带飞翼的坦克,它实际上是坦克与登陆滑翔
机相结合的混合体。设计师安东诺夫选用了一种机翼很大的滑翔机,机翼翼幅18米,
面积达85.8 平方米,尾翼采用双龙架,能携带T —60轻型坦克。从1942年4 月开
始,该飞行坦克进入试验阶段,8 月试制成功,并在莫斯科机场进行了一系列的试
飞试验。
    1935年,前苏联使用TB—1 和TB—3 重型轰炸机,成功地将T —37水陆坦克载
上了蓝天;1940年,前苏联在进军罗马尼亚占领比沙拉比亚的战斗中,即采用这一
方式将T —37水陆坦克直接送到预定地域参战,苏军在这次行动中还直接将T —37
水陆坦克投到水面,实现了坦克部队在战场上的超越机动。
    1945年,日本也开始研制飞行坦克,采用的滑翔机机翼达60.3 平方米。不过,
这种飞行坦克尚未研制成功,便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而停止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空降坦克的成功,人们停止了飞行坦克的研制工
作,不过不少军事家认为,空降坦克和飞行坦克一脉相承,从本质上说并没有什么
差别。
            无所畏惧的“钢铁敢死队”
    在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中,为了有效地阻止多国部队的进攻,伊拉克军队在
他们布置的第一道防线上布设了大批地雷。这些地雷种类繁多,有钢铁造的,塑料
造的,甚至还有木质材料造的,既可防止步兵,也能防止坦克。伊拉克军方天真地
以为,有了这些地雷,再加上其他几种防御措施,他们的防线将固若金汤,牢不可
破。
    正当伊拉克人为自己的防御工事津津乐道之时,多国部队一支奇特的坦克部队
却在1991年2 月23日的夜间,大摇大摆地如人无人之境,引导着成千上万的多国部
队士兵,冲向第一道防线。
    奇特的坦克部队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向伊拉克雷区开去。伊拉克军方以为这些
坦克在自投罗网,很快便会被炸得东倒西歪,他们没有想到,这些坦克走到哪里,
那里就会引起爆炸,虽然坦克本身也会震得直跳,但它们丝毫无损,依然我行我素,
专门挑选埋有地雷的区域行进。
    伊拉克人一时间傻了眼,他们千辛万苦埋设的地雷顷刻间就被这些其貌不扬的
坦克排得个一干二净。这些奇特的坦克开过之后,多国部队普通的主战坦克和装甲
运输车、步兵战车便开了过来,经过一番激战,伊拉克的第一道防线很快就被突破
了。
    原来,这些其貌不扬的奇特坦克就是被人们誉为“钢铁敢死队”的扫雷坦克。
过去,人们之所以不太注意它,一是由于它在战场上使用得少,再一就是其扫雷效
果不太理想,有时甚至自身难保。
    所谓扫雷坦克,就是装有扫雷器的坦克,通常在坦克战斗队形中边扫雷边战斗。
现代扫雷坦克主要分机械式扫雷坦克和爆破式扫雷坦克两大类,机械式扫雷坦克又
分为液压式、挖掘式、打击式三种。
    滚压式扫雷坦克是在普通坦克前面安一个长长的手臂,由这个手臂再推一个重
7 吨~10吨的钢质滚轮,利用滚轮的重量压爆地雷。由于滚轮是钢铁铸造的,小地
雷在它身旁爆炸,就像爆玉米花一样,不会对它有任何影响;大地雷在它身旁爆炸,
有时会使它跳起来,但落下后还能照常工作。滚压式扫雷坦克的优点是抗击地雷的
能力强,很少发生漏扫现象,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它比较笨重,行动也较缓慢。
    挖掘式扫雷坦克是在普通坦克的前面安装一付像农民耕地用的犁一样的扫雷器,
它能把埋在地下的地雷翻出地面,然后再用安装在犁后面的钢制刮板,把地雷推向
两侧,开出一条通道。所以,挖掘式扫雷坦克又叫犁刀式扫雷坦克。挖掘式扫雷器
的犁刀带齿,重1。1 吨~2 吨,由于其自身较轻,扫雷的速度较快,但它对冻土层
和较硬的地面下埋藏的地雷显得无能为力。
    撞击式扫雷坦克的前面也有一个类似滚压式扫雷坦克滚轮的滚桶,滚桶上安了
许多条铁链,行进时,随着滚桶的转动,铁链不停地抽打地面,从而引爆地雷,完
成排雷任务。这种扫雷坦克的扫雷宽度较宽,可达4 米,比滚压式和挖掘式0 .6 
米~1 .3 米的扫雷宽度要宽得多。不过,撞击式扫雷坦克扫起雷来尘土飞扬,会
影响坦克手的视线。
    爆破式扫雷坦克的扫雷器利用爆炸装药的爆轰波诱爆或炸毁地雷,开辟全通路。
爆炸装药通常为单列柔性直列装药,由火箭拖带落人雷场爆炸,装药量400 千克~
1000千克,火箭射程200 米~400 米。在非耐爆雷场中,一次作业时间一般不超过
30秒,扫雷宽度5 米~7 .3 米,开辟通路纵深60米~180 米。
    扫雷坦克几乎伴随着坦克的诞生而诞生。自从坦克诞生后,地雷就成了它的有
力对手,为了对付地雷的威胁,进一步提高坦克的生存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
英国在MK—IV型坦克上试装了液压式扫雷器,并用于实战,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扫
雷坦克,MK—IV型坦克属轻型坦克,其一般性能为:重量28吨,乘员 8人,装有2 
门57毫米炮和4 挺机枪,其最大行驶速度为每小时5 .5 千米,最大行程24千米,
发动机功率为105 马力,最大装甲厚12毫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苏联、美国等国家都开始建造扫雷坦克。英国的
扫雷坦克是在英国“马蒂尔达”坦克上安装了“蝎”型打击式扫雷器研制而成的;
苏联的扫雷坦克则是在T —34型坦克上安装了IIT —3 型滚压式扫雷器研制而成的
;美国的扫雷坦克则是在M4和M4A3坦克上分别安装了T —1 型滚压式和T5E1型挖掘
式扫雷器而成。之后,这些国家还在其他坦克上安装扫雷器,研制成功了多种扫雷
坦克。不过,尽管这些扫雷坦克在战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它们普遍存在着扫
雷速度低、扫雷器结构笨重、运输和安装困难等缺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扫雷坦克得到迅速发展,性能也有很大提高,装有滚压式
或挖掘式扫雷器的扫雷坦克,减轻了重量,简化了结构,提高了扫雷速度。扫雷器
与坦克的联接方式也变得简单可靠,并且能较方便地装卸和操作。后来,随着固体
燃料火箭技术的发展,英、美、苏等国陆续将火箭爆破扫雷器安装在拖车或坦克上
使用,建成爆破式扫雷坦克。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扫雷坦克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战争
态势,为了适应在复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