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部被斗得无法,造成全县到处翻箱倒柜,搜查粮食的局面。
                          (陈振亚:
                              《关于凤阳问题的报
告》,1961 年 2 月 1 日)
   1958 年受灾后,缺粮断炊现象日益增多。析桥乡淮东社元月份调查,全社 240 户,1172
人,缺粮断炊的有 184 户,892 人。打溪河乡断炊得更多,并有吃青苗现象发生。长淮乡津
淮社 40 余户流入蚌埠,大庙乡云营光实有 200 人到定远县讨饭。《关于生救、副业多种经
                                 (
济、大办工业方面的文件》,1959 年初)
   1959 至 1960 年,凤阳县农村人口外流达 11196 人,占农村总人口 335698 人的 3。3%。
发病人口达 102994 人,占农村人口的 37。7%,其中:浮肿病 27735 人,妇女子宫下垂 6932
人,闭经 8237 人,最严重的小溪河公社;原有 52233 人,发病的就有 26018 人;占 49。8%,
门台子电港口灌站有一个 60 名妇女的民工队;闭经的就有 58 人,此外,全县还有营养不良,
身体瘦弱的 17482 人,他们目前大部分已失去劳动能力。(陈振亚:《关于凤阳县问题的报
告》;1961 年 2 月 1 日)
   全县人口死亡现象更是惊人。据统计,1959 年和 1960 两年,共死掉 60245 人,占农村
人口的 17。7%。其中死人严重的武店公社,原有 53759 人,死去 14285 人,占 26。6%,小
溪河公社死去 14072 人,占 26。9%。宋集公社原有 4743 人,死去 1139 人,占 24。2%。武
店公社半井大队原有 4100 人,死去 1627 人,占 39。7%。打庙公社夏黄庄原有 70 死掉 48
人,占 68。6%。
   全县死绝的有 8404 户;占总户数的 3。4%。死、跑而空的村庄 27 个。
   小溪河公社曾有 21 个村庄无人而空了。武店公社凤淮大队李嘴庄 20 户,死绝 4 户。
  县实验小学校长王焕业家中 12 口人全部死光,曹店公社和平大队北山下小队社员曹乐
家 34 口人,死去 30 人。
  小溪河公社长溏大队赵庄子张玉璞家的父亲,死后两天还抱着未死的女儿。
  有的人家两口子一夜同时死在一张床上,有的地方人死了没有抬埋。
  由于人口大量死亡,出现很多独苦的老人和孤儿。据初步统计,全县现有孤老 1580 人,
孤儿 2289 人。(陈振业:《关于凤阳县问题的报告》;1961 年 2 月 1 日)
  …… ……
  作家王立新 80 年代曾赴凤阳采访过,他在报告文学中写道:
                              “梨园乡小岗生产队严俊冒
告诉我:1960 年,我们村附近有个死人塘,浮埋着许多饿死的人。为什么浮埋?饿得没力
气呀,扔几锹土了事。说起来,对不起祖先,也对不起冤魂。人饿极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我的一位亲戚见人到死人塘割死人的腿肚子吃,她也去了。开始有点怕,后来惯了;顶黑去
顶黑回。我问她:‘怎么能……?’她叹息道:‘饿极了……’
                           ”


                       记忆即生命
                         徐友渔
                         (1947…   );中国当代作家。本文节选自《城市牛
                         哞》,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
  旧的世纪和千年即将过去,新的世纪和千年就要来临。在这欲望急剧膨胀,不论现实的
还是虚拟的财富都备受关注的世界,有多少人想过,我们每一个人乃至我们整个人类,其实
有一笔与生俱来的谁也拿不走的财富,它是我们最大的希望,这财富就是我们的——记忆。
珍视它和呵护它,就是维护我们的尊严和生命;忽视它或者躲避它,不仅是抛弃和糟蹋世间
最宝贵的财富,而且是背叛我们自己。
                   20世纪不应忘却的悲惨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年至1945年)
  ■前苏联的“大肃反”运动(自1937年始)
  ■卡廷森林屠杀(1943年4月13日在俄罗斯卡廷附近的森林中,发现埋藏着一座
万人坑,坑中大约有4000名波兰军官骨骸)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
  ■奥斯维辛集中营(1940年至1945年)
  ■台湾二·二八事件(1947年2月28日)
  ■原子弹轰炸广岛(1945年8月6日)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

                    人是善于记忆的动物
  什么东西使人之所以为人?人的本质、本性是什么?古希腊哲人给出的答案是:“人是
政治动物”或“人是有理性的动物";19世纪的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断言:“人是会使
用工具的动物”;20世纪的哲学家则认为:“人是使用语言的动物”。在这20世纪和21
世纪的转折之际,我想提出另一种解说:“人是善于记忆的动物。”
  我不期望这个说法可以和古往今来先贤哲人的论断相媲美,我只用它表达一个希望:人
类在跨过千年的门槛之后,不要忘记20世纪。不要忘记这个世纪的天灾,更不要忘记这个
世纪的人祸。只有记住黑暗和罪恶,才有可能远离黑暗与罪恶。
  动物也是有记忆的。我对发生在20多年前的一件事仍有深刻印象,那是在1971年,
我们4个插队知青中,有一人因母亲单位有名额而被招回城,知青点家徒四壁,有人建议杀
掉我们惟一喂养的小狗勉强搞一个告别宴。一招呼,小狗就过来了,但当绳索套上它的脖颈
时,它奋力逃跑了。以后很久,不论我们多么亲切地招呼,它总是躲得远远的,显然,它记
得我们的杀机。但没过多久,小狗记忆淡忘,丧失警惕,终于成了我们的盘中餐。
  其实,人与动物的区别不仅在于记忆的强度和持久性,而且在于记忆的集体性、社会性、
民族性。对有些事件的记忆,属于全人类。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能够用语言使记忆世代相
传,用文字使记忆凝固成历史。人珍惜自己的经验,不论它是欢乐还是痛苦;人有强烈的欲
望使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使之成为群体的记忆。构成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要素是什么?是
它的集体性记忆,充满瑰丽奇想的神话,先民开疆拓土的壮烈故事,体现民族睿智的典籍,
历经岁月沧桑存留下来的格言,脍炙人口、世代流传至今的诗歌、小说、戏曲、演义和轶闻。
这种集体性记忆的内涵、风格与强韧性,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即民族性。
  让我们设想一个思想实验:一场史无前例的天灾或人祸降临一个国度,它毁掉一切厂房、
机械、实验室、银行,但未毁掉这个民族的记忆,包括知识技能、图书馆、文艺作品;而另
一种灾难则性质相反,它摧毁全部记忆而保留下一切物质的东西。现在问,这个民族经历哪
一种浩劫之后更容易恢复生机?我根据理性判断和历史经验可以断然说,比较而言,前一种
情况对人的危害较轻。我相信,彻底斩断记忆将使人退回到史前时期。其实,这个断言属于
同义反复,因为记忆就是历史。

                  记忆和生存
  考察任何古老、智慧的民族,都可以发现,在它们的文化传统中,记忆和生存之间有着
密切联系。犹太民族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犹太人历经苦难,四海飘泊,但在精神文化上从未
被他们定居的环境同化。在顽强地保有自身同一性即本民族生命的过程中,宗教节日和祈祷
仪式起了巨大的作用,而其中的许多重要内容即是犹太民族的历史记忆,对重大事件的纪念
和对上帝教义的重温与尊奉交织在一起,比如他们的“忏悔十日"、灯节、普林节,以及纪
念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被毁的一年中最后三个星期的致哀的节期。
  当代著名犹太裔学者舒衡哲(Vera   Schwarcz)在“流离的记忆女神"一
文中说,记忆指有系统并经过反省的民族记忆,这也是犹太人忍受苦难的力量源泉。神和以
色列人所订的盟约,核心就是记忆。记忆并不是抽象或仅属个人的事,记忆就是重温民族的
过去,令它融入并改变个人的命运。她引证犹太作家伊利·维瑟接受诺贝尔和平奖的致词:

   记忆的呼唤,和谨记勿忘的号召,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