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变革对于西方制度结构的影响,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天主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集权
的宗教,它甚至可以因为信仰杀人。当时因为“异教罪”而上火刑柱的有几十万人。在人类
历史上,因为利益杀人的情况是非常之多的,但因为信仰杀人我想是非常严重的。由于这一
点,欧洲当时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是不可能自由的。后来到了新教革命,小凯讲的非常重要,
就是没有了判别信仰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连耶酥是不是三位一体这样的事情都要争论一
番。因为这件事还导致了罗马教和东正教的分裂。实际上新教革命最初也是非常集权的,他
们也因为异端而杀人,只是到了后来美国非宗教化以后,才逐渐走上完全根据自己对上帝的
理解去理解上帝、不需要别人判决是否正确的道路。这在西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我提出一个批评,刚才大培也提出来了。我最近一直在想,诺斯讲的话不全面,实际上
确实有一种“盎格鲁棗撒克逊优越论”在里头,所以他的所有的东西都会使人形成一种片面
的印象。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这种盎格鲁棗撒克逊优越论认为,英美的崛起主要是靠民主、
市场化、自由化、私人企业、自由贸易等。实际上历史并非如此。包括小凯举的香港的例子
和美国的例子。但还有一个是印度的例子。实际上在英国崛起的时候,最初重商主义非常盛
行。那时候可以说印度棉布统治了欧洲市场,而英国当时带头通过了重商主义的法案,禁止
印度棉布的输入。英国的工业革命恰恰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的东印度公司实际
上就是个国有企业,女王在里面是占有股份的。再看看对印度的统治。当时攫取印度财富最
重要的一种方式是利用对印度的统治,对之强加歧视性关税,也就是说印度的棉布到英国是
高关税,而英国的棉布到印度是低关税。所以这里面各种因素都是存在的,不能简单而论。
包括南美和北美的对立也是如此。实际上南美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没有贸易保护主义,而北美
是有的。所以南美无法保护它的工业发展。
  第二点,我在考虑后发劣势的时候想到一件事情,就是说如果以英美模式为基础去思考,
就要求我们都要从制度上去学它,否则就会永远落后。但不能忘记英美模式出现之前,什么
模式占优势呢?我想中国起码在唐、宋之间的时候,在全球是领先的。但你要想到是否如果
当时不学中国模式,就会永远落后?所以我觉得制度变迁有向外学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内生
的一面,这非常重要。第三点,就是要看到中国的很多特点都与法国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
中国在信仰上不是以某一个教廷为集权的,中国的儒教不是西方的宗教形式,它在信仰方面
非常宽容。另外一点是在法律制度上,我猜测中国的法律制度就是判例法。你看过去的《三
言两拍》,很清楚表现了这一点。此外,现在也不能很简单地讲私人企业不能进入了。我觉
得对于 80 年代的改革还是应该认真的看待的,现在不能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技术上的模仿,
确实存在一些比较深刻的变革。包括刚才讲的私人企业现在在不断地改进它的境况。刚才小
凯讲的私人企业不能进入的那些行业,其实现在政策正在发生变化。
  所以我要强调的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特点,而且要看到我们内生的制度变迁的动力,
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学习英美的制度模式,可能会形成新的想法。
周其仁:小凯今天讲的东西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他把落后国家的发展概括为技术的模仿和
制度的模仿。他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经济要长远发展,只从技术上模仿恐怕会出问题。
这一点我想是一个重要的论述。当然他在论述涉及到整个世界历史,因此难免会有很多争论。
  对于小凯的观点我有一点评论,就是从中国这两年的变化来看,我们现在的制度模仿也
很热闹。但我们好象对制度里面的技术部分更为偏好,而对制度里面的基础的制度总想绕开
或躲开。比如我们已经有股份公司了,而且各种专业词汇层出不穷,让我们这些教经济学的
人感觉很好。但在基本的关系当中应该有一个层次。比如说要发展市场经济就要有一个基础
的信用关系,要讲诚信原则。你看今天郑百文又重组了,那么一个一塌糊涂的公司,套走一
大批资源后,再把一家放进去,跟琼民源一个手法。所以我想我们先不要讨论什么印度、法
国,先把这些事情讨论清楚再说。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上市公司又有董事,又有监事,还有什
么治理结构等等,所有这些词汇都进来了,可行为改变了吗?所以我们在模仿制度的时候,
有的东西变的很快,有的东西变的很慢,这种不协调产生出了许多问题。
  黎鸣:今天我对小凯先生的观点大部分是赞同的。但我要补充几点。小凯先生说后发劣
势说的很好,但有一点我觉得不够深入,就是后发也有优势。后发的优势在哪里?就是说后
发的人必须是一个纯粹的理性主义者。如果后发的人是一个纯粹的理性主义者的话,后发一
定就是。之所以会出现后发劣势,关键就在于理性主义不足。为什么在技术方面容易学、容
易模仿,而在制度方面不容易学、不容易模仿?关键就在于技术是纯粹理性主义的东西,可
以用科学的理论框架进行框定,而制度无法做到这一点。什么叫制度?制度就是一个国家、
一个社会、一个群体中所有既得利益者的习惯行为方式。如果缺乏这点认识,我们就看不到
制度里的非理性主义。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日本为什么超过法国?英国为什么超过法国?原
因就在这里。什么叫“岛民意识”?根本一点就在于它有一种比大陆人的更强的危机感。正
因为这样,“岛民”学起理性主义的东西来比大陆的人要快。英国比法国发达,这并不说明
央格鲁椚隹搜反 尘捅缺鹑擞旁健J导噬衔医 椿嶂っ鳎 敫衤硹撒克逊作为一个理性主
义岛国,它的理性主义的确比大陆的理性主义强;但过度的理性主义也使它本身走向了极端,
要很快的向下滑落。
  我讲的这些算是对小凯先生的演讲在心理学、在人性、在人学的角度的补充。
  李晓宁:刚才杨小凯讲英国的问题和法国的问题有一个偏差。其实我很注意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英国走的是普通法体系,法国走的是大陆法体系。为什么会这样?罗马法和欧洲宗
教这两大观念是统治欧洲上千年的最基础的东西。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打破了这两大模式。谁
来打破的呢?是基督教。新教最大的特征就是分裂,所以就造成了天主教不能保持集权的情
形。并不是说新教有多么革新、有多么先进,关键是它造成了分裂。而英国的普通法有一部
分也是来自罗马法,这是跟大陆一样的。普通法最大的特点是它不是为国王服务的,而大陆
法是为国王服务的。
  还有一点,我们这些年模仿外国技术填补可以国内空白,而制度很难做到这一点。制度
是很复杂的,它是人与人之间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条件下的信用关系。而我们现在的信用关系
如何,我就不多说了。
  蔡德诚:我基本上同意杨小凯先生的发言。我觉得他在一个关键时刻提醒我们所有中国
人,在享受没有制度模仿就取得很大成果的时候,要警惕后面的危险。我希望这个警告得到
认真思考。技术发展可以取得突破需要有一定的保证,就是说在技术发展的初期,模仿的效
率可以比较高,但越往后这一点越要打问号。
  我是《科技导报》的主编,所以我始终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关心社会发展。科学是什么?
科学是自由思想的阳光雨露浇灌出来的花朵。没有自由思想的阳光和雨露,是不可能产生原
创性、高质量的技术出来的。这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一个普遍适用的结论。而高技术、
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什么?我认为是人类进入 90 年代之后才出现的一个现象。我们中国人从
上到下非常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以为知识经济就是知识。实际上知识经济首先是市场经
济哺育出来的;第二点,知识经济是人性普遍解放的结果;第三点,知识经济也是高等教育
大普及的结果。所以认为只靠我们的科学院士、精英分子就可以带动起我们的知识经济,是
一个极大的误解。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