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7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可以想象一下,万一未来太皇太后不幸,追随太宗皇帝而去。

    没了太皇太后的支撑,皇后陈阿娇还能坐稳位子吗?

    若皇后被废,为了稳定朝纲和宫廷,作为与皇后关系亲密的窦氏外戚,能有命吗?

    很显然,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窦氏外戚,不是三岁小孩子。

    特别是章武侯窦广国活着,这个见识了太宗朝时波云诡异的宫廷斗争,见到了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外戚家族如今凄惨局面的智者,岂会料不到结局?

    没有办法,窦广国只能放下自己的修仙大业,不顾自己今年已经六十多岁的高龄,出来给窦氏撑场面。

    而他的选择,就是太学。

    今日太学,就是整个汉室舆论界和学术界的精华所在。

    控制了这里,就等于控制了喉舌。

    对于老谋深算,深谙政治斗争的窦广国来说,控制了喉舌,意味着什么太清楚不过。

    当然,他也是有私心的。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窦广国这一辈子,曾经做过许多大事。

    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人知道,那些事情是他做的。

    他能甘心如此吗?

    作为张良的脑残粉和拥泵,窦广国肯定不甘心如此的。

    于是,他找到田叔,请求自己继任太学山长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田叔是不可能拒绝窦广国的。

    原因很简单,当年,窦广国曾经有恩于他。

    …………………………………………

    刘彻虽然不清楚这里面的事情,但这并不妨碍,他立刻做出决定。

    “既然章武侯有心如此,朕岂会不准?”刘彻笑了一声,说道:“就依卿之见,朕将择吉日,拜章武侯为太学山长!”

    太学、武苑、凌烟阁以及兰亭阁的执掌者,虽然不是九卿,也没有干涉政务的权力。

    但,这四个地方,干系着国家的文治、武功、传承和祭祀,自然不容小觑。

    就如开幕府,率军远征的大将以及三公九卿一样,他们的任免,需要皇帝亲自设坛,祷告天地祖宗,郑重的委托、拜任。

    这既是表明皇帝的尊重,也是告诉天下人,这是朕关心的事情。

    听到刘彻的话,窦彭祖顿时就高兴了起来。

    既然田叔帮了窦氏如此大的忙,窦氏自然要投桃报李。

    当下,与窦氏关系非常密切的大农直不疑立刻就拜道:“陛下,太学山长田公德高望重,为天下士大夫楷模,又曾为陛下师,有功社稷,又多举贤臣,有功天下,臣以为当仿瓒候、安平侯故事……”

    当初,刘邦与列侯诸侯刑白马而盟:非有功不得候,非刘氏不得王,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一般来说,这有功,是指军功。

    但,也有文官,从未上阵杀敌,却也得候。

    萧何这样的bug,就不谈他了。

    这安平侯鄂千秋,啥事都没干成过,也没有什么功绩,但就凭他向刘邦举荐了萧何这一点,就足以使他成为了开国功臣。

    虽然如今,安平侯一系已经倒在上一次的列侯串联之中。

    但,这个例子,却是人人都知道的。

    刘彻早就想给田叔封侯,听到此话,立刻就顺着道:“朕深以为然,其令有司,评定太学山长田叔之功劳,呈于朕前,如瓒候、安平侯故事……”

    顿了顿,刘彻又道:“大农为国举才,朕心甚喜,其赐黄金百金,帛十匹,御剑一柄……”

    这就是表明自己知道,虽然直不疑是在拍马屁,但朕非常开心。

    皇帝都这样说了,谁敢反对?

    况且,文官现在心里面开心的要死。

    田叔今日可以被封侯,那么……未来,我未必不可以封侯。

    特别是御史大夫晁错、廷尉赵禹等人,简直就是心花怒放,不能自已。

    ……………………………………

    出了田叔家,刘彻重新登上撵车,在浩浩荡荡的天子卤薄簇拥下,朝着太学而去。

    一路上,数不清的百姓,跪在道路两侧,恭迎着他的到来。

    刘彻也适时的站到了撵车外,向着人群挥手致意。

    这也是他与他的父祖最大的差别。

    比起其他他的父祖,他在对待百姓方面,更像刘邦,甚至比刘邦还要亲民一些。

    而这种作秀,无疑给他增添了许多光彩,也让百姓更加崇拜,更加相信他这个皇帝。

    至于安全问题,刘彻早就不担心了。

    如今天下,胆敢对他不利的人,不说没有,但至少,不可能出现在此地。

    旁的不说,在这些人群之中,只要有人胆敢有异动,都不需要军队出手,他周围的人就足够镇压他了。

    更何况,刘彻周围,起码簇拥了数十名忠心耿耿,绝对可以为他挡子弹的忠心卫士。

    倒是负责安保工作的剧孟,看着这个情况,一路提心吊胆。

    好在,很快,太学就已经出现在眼前了。

    这座茂陵城里最显目的建筑群,如今已经扩张成为了一个占地足足数千亩的庞大建筑群。

    在其左近,一片片奢华的学区宅环绕。

    大汉帝国的狗大户们,基本猬集在此。

    而此刻,这些大贾、豪强,纷纷走出家门,对着天子车驾,翘首以待。

    这些人知道,决定自己命运和财富的时刻,已经来临。

    田广和无盐冗,更是心情复杂的看着这一切。

    尤其是无盐冗,他感觉自己的心脏,一直在砰砰砰的跳动着。

    这些天来,他的感觉很不好。

    许多曾经与无盐氏关系密切的宫廷贵人,这些日子以来,纷纷与无盐氏断开了联系。

    连送上门的钱和宝物都原封退了回来。

    能让那些视财如命的守财奴,连黄金和珠玉都不爱了。

    可想而知,无盐氏的命运……(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零五节 太学的变化

    时至今日,太学虽然成立不过三年,但,却已经拥有了两千多名来自各地学生。

    目前来说,太学内部的学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各郡国之中,诸子百家的学苑。

    主要是,儒、法和黄老学派的的学苑或者巨头个人的衣钵弟子。

    这些人是太学真正的精英!

    他们是真正的学霸,聪明、勤奋、刻苦、认真。

    几乎每时每刻,他们都在读书。

    而太学的藏书,虽然不如兰亭阁丰富。

    但却也不少,至少,儒法黄老的主要着作,这里都可以借阅。

    而最精英的那一群人,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的那一批人,甚至可以借阅国家档案,乃至于申请调阅石渠阁的非绝密档案。

    这是刘彻给太学学生博士们的权力,也是彰显他热衷文教的态度。

    只是,能有资格,做到这一步的人,少之又少,整个太学不过百人。

    而第二部分生源,则来自于各郡国举荐以及贵族子弟。

    其实,就是士大夫、勋贵们的关系户。

    这些人,数量众多,良莠不齐。

    有天资出众,恍如明星者,也有整日不务正业,花天酒地的浪荡子,甚至还有人整天在外面游手好闲,与游侠儿们勾肩搭背的堕落者。

    至于第三类,则是通过学区宅制度以及其他途径,混进太学里镀金的人。

    这些人,在之前,饱受非议。

    甚至有博士声称‘宁死也不愿与此辈为伍’。

    但事实,却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这些通过学区宅制度以及其他途径进入太学的人,非但不是什么纨绔子弟,更非什么想象中的酒囊饭袋。

    事实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是精英,甚至算得上顶级的人才!

    他们大都来自商贾家族,从小就跟随父辈走南闯北,深入闾里、乡亭,对于数字格外敏感,甚至有人是心算天才。

    是以,如今,反倒这些原本被儒法以及黄老派嫌弃的人,渐渐成为了儒法和黄老各派在太学之中最活跃的群体。

    大致上,你可以将他们想象成后世的学生会成员。

    他们相互串联,组织学生甚至教师,参与各种活动,甚至自掏腰包,在太学之中分发各种的精美印刷的宣传书籍。

    渐渐的,这些积极活跃,能力出色,手腕超绝,善于团结,同时嘴巴跟抹了蜂蜜一般的学生,迅速的占据了太学各个学派的重要地位。

    甚至有人直接成为了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没办法,无论是从小就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