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5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实正如卫朔所言,当日后老一辈渐渐故去,年轻一辈成长起来时,谁能保证后代还能像他们先辈一样和睦相处?

    更可怕的是假若卫朔的继承者是个贪婪无度的人,难保不会对掌握了崂山商社股份的张家、杨家、朱家下狠手,而那些普通民户手中的股份更加不可能长久拥有。

    想到这儿,朱文又暗暗庆幸不已,多亏卫朔厚道,察觉到了崂山商社存在的危机,如今又要开诚布公的给予解决。

    “主公厚恩,臣无以为报,日后当鞠躬尽瘁,以效犬马之劳!”

    卫朔上前搀扶起朱文感慨道:“你我君臣一场,我自然希望你与你的家族一直繁荣昌盛下去,这不仅是朱家荣耀,也是燕国之幸。”

    “崂山商社规模太大了,大到一般人根本无法掌控他,不管交给谁都不是什么幸事,为了不让后代为此争得头破血流,我打算对其进行拆分重组。”

    “按照卫、杨、张、朱四家占据的股份不同,将崂山商社拆分成四个大型商社。从今之后各家自行负责经营,除了正常的生意往来,相互之间再也没有任何关系。”

    “那……那不就是说拆分之后,我等全变成了一般商社?”

    “怎么可能?崂山商社为了燕国崛起付出了那么多,于情于理都会得到些优待。先不说我卫家那一份,你们三家就是日后大燕国的皇商。”

    “皇商?何为皇商?”

    “皇商者,顾名思义皇家商社也!身为皇商有优先权得到与官府交易的机会,而且披着皇商的身份,不仅会享受多种政策上的优待,还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朱文、张大郎听完皇商定义,顿时眼前一亮,他们作为崂山商社的实际掌控者,早就体会到背景深厚带来的便利。这些年崂山商社之所以发展迅速,离不开卫朔庇护。不然,崂山商社早被各大世家连骨头带肉一口吞了。

    “为了更好的管理皇商,我打算成立内务府,并设立内务府大臣一职,品级与各部尚书等同,不知子文可愿出任首任内务府大臣一职?”

    “啊?我来出任内务府大臣?”

    朱文满脸惊喜,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说实话随着卫朔渐渐走向高位,朱文越来越为自己出路感到担忧。作为崂山商社实际负责人,他不像张大郎与卫朔有着特殊关系,根本无需为日后前途考虑,最不济张家还有个执掌内卫部的张二郎。

    而朱文说的好听点儿掌握着燕国的‘钱袋子’,但其实就是一个‘掌柜’,只不过因‘东家’身份特殊,让他这个掌柜看起来威风八面,可就他本身而言,毫无地位可言。

    如今卫朔有意让他出任内务府大臣,不但是从四品高官,又跟他之前从事的事有关,可以说卫朔已经替他考虑的十分妥当。

    想到这儿朱文不禁眼圈一红,顿时热泪横流道:“主公如此厚待臣,臣纵死难报万一!”

    卫朔轻抚其背感叹道:“这些年子文劳苦功高,却没得什么奖赏,原本内阁当中有你一个座位,但是因你一直待在崂山,与外界接触甚少,冒然登上高位必引起外界非议。”

    “可子文有功又不能不赏,正好借着这次整顿崂山商社的机会,给你一个交代。当然了其他崂山商社高层都可以直接并入到内务府中,日后内务府就全权负责打理皇商一切事务。”

    “敢问主公,这内务府日后归谁管?”

    “日后内务府只受王府直辖,不受内阁以及其他部门管理,当然了你们还得接受计部审计监督。”

    听到内务府只受燕王府管理,朱文就更加放心了。在他看来,经过燕王这一番安排,算是将崂山商社彻底洗白上岸,从名不正言不顺的在野商社,一跃而变成正儿八经的皇商。

    “大王,崂山商社分拆后,杨家、朱家、张家将各组商社,其余普通股东怎么办?”

    “这些人怎么说也是崂山商社的股东,他们也都从事了多年商业运作,不如将他们联合在一起,另组一家商社,依旧称为‘崂山商社’,然后赐予皇商身份。”

    朱文摸着下巴沉吟片刻问道:“如此一来,再加上大王手中自己的商社,整个内务府将有五个商社,规模也不算小了,但若是有其他人也想加入内务府怎么办?”

    “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崂山商社整体变成皇商,难免会有人眼红。因此,为了安抚外界,我打算将内务府皇商数量扩大到十个,除了眼下五个名额已确定外,其余五个交由内务府自己去挑选。”

    “在这儿我只提醒子文一点,入选者最好不要是世家大族。”最后卫朔目光灼灼道。

    朱文心神一震顿时明了,看来自家这个主公对世家防范甚深,不过说起来也是,世家已经在政治上占据主动,肯定不能再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利,不然日后难免会尾大不掉。

    “请大王放心,臣晓得轻重。”

    “嗯,很好,另外,你与大郎商议一下,就内务府职事先拿出个大概的方案来。”(未完待续。)

第630章 王敦将死

    当燕王有意罢崂山商社而设‘皇商’的风声传到外界后,引起巨大震动,特别是某些巨富商贾无不对此蠢蠢欲动。

    这些年只要不是傻子都看得到崂山商社有多赚钱,中间不是没人眼红,只因崂山商社背景雄厚,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原本众富商巨贾以为这辈子将在崂山商社阴影下存活,没想到今日燕王不但‘自断臂膀’——罢黜了规模庞大的崂山商社,还将广招商人赐予‘皇商’身份,以取代崂山商社的地位。

    而原股东听说燕王有意解散商社不由大急,不少人纷纷跑到朱文、张大郎面前打探,后来才得知燕王不是要取缔崂山商社,而是将其一分为五,冠以皇商之名,众人这才心安。

    与此同时,各地商贾得到风声后,纷纷向崂山云集,试图取得皇商名号。

    ……

    姑孰城是个很年轻的城市,城郭修建于东吴黄武年间,真正得姑孰之名,却是在东晋立国前后。

    当时朝廷考虑到姑孰城“迫临江渚,商贾凑集,鱼盐所聚!”

    遂置城戍守,并积盐米于此,城南临姑孰溪,因曰姑孰城。

    姑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太平府志》记载:“姑孰冲要,密迩京畿。”“龙山南指,牛渚北临。”“江山之胜,天下之奇处。”“左天门,右牛渚,铁瓮直其东,石头枕其北。”

    姑孰扼大江津要,自古就是江东屏障。

    东汉末年孙策攻克牛渚进而占领江东成三国鼎立之势;

    南宋虞允文在此指挥近两万散兵大败金国皇帝率领的40万,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攻克姑孰城,取得江东立足之地,进而夺取江东,奠定了大明皇朝的基础。

    太宁元年,大将军王敦率军进驻姑孰,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建邺安全。

    而天子司马绍则千方百计想夺取姑孰,铲除王敦。

    在卫朔忙着整顿崂山商社时,天子司马绍终于等到了平定王敦的机会。

    自太宁元年入春以来,大将军王敦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近日竟渐渐有病入膏肓之迹象。

    随着王敦身体不佳,姑孰城已被戒严,任何往来人员都会受到王敦军士严密盘查。

    入秋后,姑孰街头上逐渐感受到越来越宜人的凉意,周围景色也一天天发生着变化。有了十几年和平岁月积淀,再加上姑孰位于交通要道,以至于让姑孰的繁华并不比建邺等大城差多少。

    然而与热闹的街市相比,在姑孰城中大将军府左近街道,却是显得非常寂静、肃杀。原来钱凤、王含等认为百姓吵闹会惊扰到大将军修养,特地命士卒把守大将军附近街道,严禁任何闲杂人等靠近。

    时至晌午,却见一名约二十七八岁模样的年轻人,在四名壮健侍卫保护下,打马从远处匆匆而来。有关侍卫正要上前呵斥,不料待看清来人真面目后,侍卫再也不敢多说一句,任其赶往大将军府方向。

    年轻人来到门前,将缰绳丢给侍卫,也不废话进门之后直直地奔向了内堂。

    不料年轻人刚想往里面闯,却见邓岳闪出拦着他道:“小郎君稍待,军师正与主公商议要事,已吩咐末将不得让任何人打扰。”

    王应只随意看了一眼邓岳,毫不在意道:“我这里也有紧急军情向父亲禀报,你进去通传一声。”

    邓岳有些为难地看了一眼王应,犹豫片刻后依旧堵在门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