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杂病论义疏-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

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者,属当归四
逆汤。

下利法当气陷,气陷则脉应坠弱,今反大者,此气不敛,故曰虚,以强下之故也。
脉象必大而不实,以强下则气泄而脉道不敛,令脾虚不能纳精,宜茯苓、白术、半夏、
白芍、五味、乌梅之属,相体进退。设脉浮革,因而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浮革言轻
举浮部,按如鼓皮,重取则其势转弱,革为弦大两象合见,弦为气减,大为血芤,此气
寒血结,令脉道外硬,外硬则津液涩其渗营(脉管不能吸收分泌之谓,涩者不利也),此病发
在肝,受病在肾,使脾失纳津之用,肠鸣者,气水相逐,故用当归四逆法,温肝肾以达
营气之郁。在太阴自利,用当归必肠滑不禁,今反资以上利者,知求源之治,诚又法尚
可舍者已。


伤寒杂病论义疏 
—478—

阳明病,身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身合色赤,则面色亦自赤矣。合色有时赤,有时不赤。色赤则阳浮于表,攻之必邪
陷发热,色黄小便不利,此误攻令阳明邪陷太阴之候,推之凡热邪在经合之间,即杂病
疮瘾疹之类,清凉解毒之中,必佐外托之品,但用凉泻,则邪陷留连不解,亦学者所当
知也。

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心下硬满,为邪结在上,不可汗,复不可攻,攻之利遂不止者为常。亦有府阳素盛,
虽误攻竟利旋自止而愈者,此阳强偏胜之秉,未可责之于人,故师示误攻之戒,并述其
幸而不死者,使医工知妄治时愈,不可恃也。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
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猪胆汁,皆可为导。

前示辨证之要,既以小便利,屎定硬,为可攻,此复示小便自利,为津液内竭,虽
硬不可攻者,使学者知证多共相,辨证全在平脉。盖见病知源之妙,亦难一蹴而几,非
先通乎医术次第之常,乃遽欲语变,以上窥长沙之室,宜乎望洋向若,叹古方之不足以
治今病也。


伤寒杂病论义疏 
—479—

伤寒杂病论义疏卷十五下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

凡可下者,用汤胜丸散,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诛罚皆禁无过,曰中病便止,则含义至深,戒慎之异于畏蒽,有朱紫泾渭之辨。思
邈所谓胆欲大而心欲细,智欲圆而行欲方者,庶几大医之习业也。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柴胡汤。

下热急于攻实,《阳明篇》主用大承气,而此曰:“宜大柴胡”者,示临病权衡轻
重之义。若腹中痛满不甚,则双清胆胃之法,已足解经府之热,固不必峻攻得效也。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入少阴则邪陷脉内,营阴有立尽之危,急下存阴,又下法之变,非辨证精审者,不
可妄攻。

少阴病六七日,腹满,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荡热存阴,则二三日已当急下。攻实通府,待六七日不大便,乃议下之。缓急之辨,
非研机综微,不能求法度之适合也。

少阴病,下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柴胡
汤。

此后贤所称热结旁流之证。胆胃并热,故宜大柴胡法。一作宜大承气者,要在临病
消息,不可拘泥。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三部,指浮中沉。三部皆平,乃按如长竿,无起伏波浪之势,其象在牢革之间,但
牢革则僵硬少胃,此则虽平直而仍见柔软之象,且下利仍见心下硬满,知上焦必有固结


伤寒杂病论义疏 
—480—

不去之邪,糟粕既已下行,法当因势利导,不得比邪结上焦下之例。此土郁木横,肝脾
两实,血气俱结,故当以大承急下,若脉平之义不辨,误以为和平之诊,则证治两俱违

矣。

下利,脉沉(通行本误作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宜大承气汤。

凡里实之证,脉皆沉实,以气结于中故也,故浮数者不可下。滑为血有余,虚滑多
在六九菽之间,重按至骨,则脉气无力,滑象即减,若按至沉部仍鼓搏指者,内实也。
此指饮邪下利之候,故曰利未欲止,当下之乃愈。宜大承气云者,亦有审量之意,仍当
辨证为断,非下利脉见沉滑者,概可下也。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
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三部皆平,亦土木互相克贼之象,攻邪即以扶正,法同急下存阴之义,脉
滑而数者,乃为可下,则知前条沉滑之脉,亦当兼数明矣。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有如
此者。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滑(通行本误作浮)而大,按
之反涩,尺中亦大(通行本误作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宿食之证,有虚有实,有糟粕结于肠胃,有谷精滞于三焦(即手少阳之府),皆为宿
食不化,乃治之或补或攻、或加消导,非宿食便为可下之证。今云寸口脉滑而大,知血
有余而气充,按之反涩,则中有所阻。尺以候腹,尺中亦大而涩,知府气实而糟粕内结,
故当下之。其异于阳明者,以外无经证(如汗出恶热之类)。曰宜大承气汤,则亦在存审量
之意。凡下证皆当尺实乃为可攻,其小肠宿食,暮发热而尺伏当下者,又其变也。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此示宿食不化,必拒食不纳,例同阳明燥屎恶食之义,必下利而心下硬,或腹满脉
滑数者,乃为可攻,非下利不欲食者,便当下也。若误攻太阴之虚(太阴腹满,食不下,自
利益甚),必利遂不止而胸下结硬,真气尽矣。

下利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宿食内结,留邪不尽,每无端自利,利后亦遂自止。所谓病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
发者,多由积滞不尽,法当攻其伏邪,始除宿恙,余尝治病积下利,每发于月初日早,
脉象弦滑而涩,以消导佐通血痹之剂,下宿食大如鸡卵,外裹痰血如脓(破视中有鱼翅未化。
病者记十年前曾病伤食,盖十年前宿食所遗也。此亦可资参证之例),宿疾遂廖。但当相体强弱,


伤寒杂病论义疏 
—481—

消息制方。下之。指攻其宿疾,故曰:“以病不尽故也。”亦不必限于大承峻下,曰宜
之者,示权衡进退之意云尔。

病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大柴胡汤。

示大承气汤、大柴胡汤两法,即教人进退之例。知邪有虚实,则方有轻重,故知医
道之精,学有次第。一曰平脉辨证,二曰制方,三曰权轻重。知平脉辨证,则府藏之料
度,必别阴阳,知制方化裁,则物性之功能,随所驱使,进而知权轻重之法,则铢分进
退,悉合机宜,通其常又达其变,而医之能事毕矣(释详《达旨》)。

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太阴自利,脉当沉濡而涩,若下利而脉反滑者,当有所去,谓内有腐秽,当除去之,
即里实之互辞,下乃愈,宜大承气汤者,亦云审量进退之义。但必滑而数实者,乃为当
下,又可比类以知之矣。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气汤。

此示二法消息进退之意,知腹满不减,亦复有里实轻重之殊也。

伤寒后,脉沉实(通行本缺实字)者,内实也,下之解,宜大柴胡汤。

内实则脉必转沉,气结故尔,轻则大柴胡法,重者可用承气。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
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大柴胡汤。

知下热当法有轻重,则又不限于大承气、大柴胡两法矣。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阴脉实(微'juzhuo
校注:此微疑增字'一作尺脉实)者,下之而解,宜大柴胡汤。

阴脉实,指按至沉部脉实,释详《太阳篇》。

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硬。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可下之,宜大承
气汤。

双弦,指左右俱弦,按之而迟,迟为滞塞之象,兼心下硬,故为里实。脉大而紧者,
大象在外,紧象在里,故曰阳中有阴,此气有余而内结,故亦可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